3月15日,记者在阿拉善博物馆看到,不少驼乡文博爱好者、各地游客驻足在“寻觅,那一抹蓝——烟台市博物馆馆藏金属胎珐琅器精品展”的橱窗前,浸润在中华文化中。
展览信息:
寻觅,那一抹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——烟台市博物馆藏金属胎珐琅器精品展
展览时间:3月10日—5月10日
展览地点:阿拉善博物馆临时展厅
日前,由盟文旅广电局主办,阿拉善博物馆与烟台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“寻觅,那一抹蓝——烟台市博物馆馆藏金属胎珐琅器精品展”在阿拉善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展。本次展览共展出80余件金属胎珐琅器精品。
“原本我对珐琅工艺并不是很了解,通过近距离欣赏这些展品,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珐琅工艺兼容并蓄、东西方文明交汇与融合的艺术魅力。以后我还会多查阅一些资料,多了解一些珐琅工艺相关知识。”巴彦浩特居民杨柳说。
珐琅器又称“金属胎珐琅器”,是以金属(铜、金、银)为胎体,将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表面,经干燥、烧制所得的复合型工艺制品。本次展出的展品以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为主,造型多姿、纹饰繁复、色泽艳丽、气韵雍容,制作年代横跨明、清至近代600余年,较为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珐琅工艺的发展脉络。
“珐琅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,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,希望能通过此次与烟台市博物馆的合作,让我盟居民对这一传统文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,从珐琅器的艺术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。”阿拉善博物馆展陈部主任王晓莉说。
丨阿拉善日报融媒体记者:陶婷婷
丨编辑:史夏濛
丨审核:田娜日莎
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日报官方微信《今日阿拉善》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