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独家焦点】洛阳建都年表有误?这回历史学家发声了

2023-05-24 00:19:27   来源:顶端新闻

昨天写了一篇文章,因为博物馆一张图,西安洛阳网友又“掐架”了!

说的是看到有一名IP属地为陕西的网友,在社交媒体贴出一张据说是洛阳博物馆里的《洛阳建都年表》,并配文:“一个周朝,你们竟然能给自己细分出三朝首都。周朝既然一直定都在贵地,还分什么西周东周啊,即使从洛阳西郊迁都东郊,也应该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吧……”


(资料图)

昨天已经由此展开了一番考究尝试回答。

文中也留了个话头说,回头会让历史学教授给予回答。今天刚忙完论文答辩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戴庞海,对此进行了回复。

图中东周因为建都的“现地理位置”不同,而分开列出两栏朝代是否合适,网友们陷入争论。

戴教授直截了当:这张表没什么问题。

据他介绍,西周时期,洛阳曾是陪都,到了东周便分为两个阶段。刚开始时王城作为东周的都城,经过叛乱之后,成周便成为新的都城。王城与成周虽然相隔不远,但也是两个独立的都城,“所以把东周分为两个朝代不算错误。”

对于有网友质疑此图中唐代信息有误的问题,戴庞海表示,唐朝时期,长安洛阳两地都会举行科举考试,这时的主考官被称为“知两都”。洛阳被称为“十三朝古都”由来已久,而如果把武则天统治的“武周时期”单独列为一个朝代,再把一些临时政权算入,在洛阳建都的朝代数量就更多了。

在国潮热下,各地似乎都热衷于挖掘自身的历史,戴庞海称这种现象为“文化自觉”,“随着历史研究工作的深入,各地对自己的历史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可能原来只发现九朝古都,对历史了解得多了,就会更正为十三朝古都。”

而对于时常出现在网络上西安、洛阳两地的口水“掐架”,戴庞海认为其实这也是“文化认同”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
“本地人更认同并维护自己家乡的文化,这无可厚非,但我们需要保持客观的历史态度,正确面对历史,不能没有研究过便否认历史,拒绝历史,更不能不懂装懂。”

关键词: